close


漫畫:盤根錯節
  “官商之間淡如水,要相敬如賓,不要勾肩搭背”,這是習近平總書記所倡導的新型政商關係。新形勢下營造政商關係新常態,最難啃的骨頭是官商之間所形成的利益集團,清理權貴弊政成為營造新的政商生態的攻堅之舉。
  高壓反腐之下,官商勾結花樣翻新
  梳理近期曝光的一系列腐敗案件,官商勾結的手法不斷翻新,日趨隱蔽。
  ——通過虛假合同大肆貪污公款。天津市燃氣集團有限公司原黨委書記、董事長金建平涉嫌貪污、受賄犯罪案近期偵查終結並移送審查起訴,其典型特點就是伙同一些私營老闆,利用訂立虛假合同的方式貪污公款。辦案人員表示,金建平貪污肆無忌憚,簡直把燃氣集團當成了自己的提款機。他貪污金額最大的一筆達2000多萬元,最小的一筆也達260萬元,累計達3600多萬元。
  ——通過假訴訟真受賄,逃避監管打擊。江蘇淮安一位副廳級官員故意和開發商簽訂虛假購房合同,交付定金60萬元,然後以逾期沒有交房為由,將開發商告上法庭。經法院判決,開發商“心甘情願”賠償150萬元,使這位官員順利獲得90萬元。紀檢人員表示,這種利用虛假買賣房產進行的行賄受賄,方式非常隱蔽,有時候即使紀檢部門掌握了相關線索,也很難查實。
  ——通過“借錢”給企業,獲取高額利息。江蘇某地一個規劃局局長,把自己的住房抵押給企業,再把100萬元抵押款“借”給該企業搞經營,每年獲取利息幾十萬元。紀檢人員表示,這種“生財”方式不僅隱蔽,即使被查,也容易逃避打擊。因為按照相關法規,對於高於4倍利息的收入往往認定為非法所得,難以認定為受賄。
  國家行政學院教授汪玉凱認為,不少幹部身邊總有幾個“關係密切”的老闆朋友,一旦這個幹部到某地為官,老闆也往往跟到那裡發財。這種利益共同體看似對地方經濟發展有一定推動作用,但本質上是以權謀私,損公肥私。從長遠看,這種官商勾結行為破壞了正常的經濟社會秩序,遺害無窮。
  服務變交易,官商關係異化成腐敗土壤
  金建平的墮落過程就是其心態失衡的過程。金建平大學畢業後來到天津燃氣集團,從煤氣廠技術員乾起,一步步成為該集團最年輕的車間主任、最年輕的領導班子成員,43歲時被任命為燃氣集團總經理,成為整個城建系統最年輕的局級幹部。他率領燃氣集團完成“香港上市、35萬戶氣源轉換、興建城市建設管理職業技術學院”等幾件大事,集團資產從十幾億元發展到幾百億元,他被授予天津市優秀企業家等榮譽。然而苦盡甘來、功成名就後,金建平的心理卻愈發不平衡。
  “擔任燃氣集團總經理後,他的朋友圈非富即貴,給他強烈刺激。”辦案人員表示,一些私營老闆揮金如土、生活奢華,一些大型國企高管收入畸高,這些都讓金建平十分羡慕,心理落差越來越大。特別是一度有傳聞稱金建平可能會“更進一步”,結果卻沒了下文,他更感不平,有了“撈一把”的念頭。
  安徽省阜陽市人大常委會原副主任、原太和縣委書記劉家坤伙同情婦收受賄賂2929萬餘元,被依法判處無期徒刑,剝奪政治權利終身。當年,劉家坤從部隊轉業到地方後,工作認真、業績突出,對自己要求十分嚴格,曾被評為全省勤廉模範。2005年當上太和縣委書記後,手中巨大的權力和相對微薄的工資讓他迷失了方向。
  “我這個副廳級幹部,每月拿到手的工資只有3000多元,還不夠老闆請客的一個菜錢。”劉家坤告訴半月談記者,作為縣裡“一把手”,他經常要和各地老闆打交道,長期出入高檔餐廳和奢華會所,“從羡慕到嫉妒,再到失衡,最後失守。”
  由於我國市場體系尚不完善,政府主導經濟發展的模式沒有根本轉變,官員手中掌握的資源配置權、項目審批權等十分重要。這些權力一旦失去有效監督和制約,就為一些走捷徑的老闆打開了方便之門。
  “客觀上有了機會,主觀上有了意圖,外圍又缺乏監督,導致腐敗問題日積月累、屢治不愈,終成頑疾。”中國社科院中國廉政研究中心副秘書長高波分析認為,官商應該是服務員和服務對象的關係,但在利益連接下,兩者的關係逐漸異化為權錢交易、合作伙伴等生意關係。(半月談記者 凌軍輝)
  釐清權力邊界,讓政商關係回歸正常
  公職人員違規經商或在企業兼職,領導幹部與商人交往過密,甚至違規插手商業活動、向企業輸送利益……今年中央首輪巡視“整改清單”暴露出一系列官商勾結、以權謀私問題。
  政商關係,說到底就是企業方與政府方打交道的關係。很多情況下,企業給幹部送錢送禮也是一種不得已選擇。“民企的錢也不是天上掉下來的,誰也不會無緣無故給領導送錢。”南京一家民營建築公司副總經理陳老闆說,在權力頻頻侵入市場的情況下,企業沒有權力靠山,很難拿到項目。
  對領導幹部權力缺乏有效制約和監督是產生腐敗的根源,必須切實規範權力運行,才能根治這一頑疾。中山大學嶺南學院經濟學系副教授朱淑枝認為,既不能寄希望於政府官員和民企經營者以及國企高官的自律行為,搞唯道德論,也不能僅靠類似“打黑”等政治運動的方式來治理,而是需要建構一套常態化的機制,消除“沒有原則的政治”與“沒有道德的商業”,回歸權力和商業的本真。
  高波認為,反腐敗既要高舉高打、動真碰硬,又要標本兼治,機關企業並重,不但要對黨政機關工作人員的“緊箍咒”越念越緊,而且要嚴肅查辦國有企業腐敗和跨國公司“洋賄”,對商業賄賂和官商勾結等現象形成強大震懾力。
  保持高壓反腐同時,簡政放權等改革舉措需不斷深化推進。“構建官商關係新常態,必須要通過全面深化改革,釐清權力邊界。”汪玉凱表示,大力反腐與深化黨的制度建設改革相結合,才能徹底鏟除腐敗土壤,進一步夯實中國經濟持續、健康、穩定發展的基礎,真正將改革發展的成果更公平地惠及廣大群眾。
  中共浙江省委政策研究室研究員於新東認為,關鍵是要不斷健全完善和扎實貫徹落實“權力清單”與“負面清單”制度。“權力清單”釐清政府職能邊界,將使政府更好發揮宏觀調控作用;“負面清單”劃定的企業經營邊界,將使得企業行為更加自主規範,從而最終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真正起決定作用。
  中組部出手清理官員獨董,釐清“官商”關係,其實正是釐清“政府和市場”關係的題中之義。此舉有利於保障市場公平競爭,再配以簡政放權,大幅度減少政府對資源的直接配置,讓資源配置依據市場規則、市場競爭實現效益最大化和效率最優化,才能提高中國經濟運行效率,實現提質增效,平衡發展。
  四川藍光實業集團董事長楊鏗明顯地感受到,隨著中央多項禁令的實施,很多應酬的酒不用喝了,政府“門難進、臉難看、事難辦”的現象在減少,他認為,這是政商關係轉型的第一步。
  面對紛繁的物質利益和圍繞權力的眾多陷阱,“官”“商”交往必須相敬如賓,守住法律、道德的底線。專家指出,企業和政府如果能夠真正建立一種君子之交淡如水的關係,“政府官員可以變得坦坦蕩盪,企業家會變得心情順暢,大家都睡得著覺吃得好飯,經濟發展,企業盈利,百姓受惠,何樂而不為?”(綜合半月談 人民日報 中國青年報等相關報道)
編輯:SN069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ayfnljgcb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