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個中文名叫司圓直的土生土長的美國人,到中國的北大光華學院來任教,迷上了中國方言。後來他遇上了在中國留學,同樣是土生土長的美國人,同樣痴迷中國方言的柯禕藍(他這個中文名還經常被中國人念錯)。二人自掏腰包,在中國辦起了一個保存漢語方言的網站“鄉音苑”。(4月9日《中國青年報》)
  方言的保護已經在民間呼籲多年。今年兩會上,全國政協委員、上海市作協副主席趙麗宏提交了一份保護方言的提案。他在提案里寫道,“方言是地域生活和文化的口頭表達。方言如果消亡,鄉音會變味,鄉愁會無處寄托”。
  按照官方文件流程的慣例看,對趙麗宏提案的答覆應該還有兩三個月的時間。不管如何答覆,方言保護都不能再拖下去了,我們中國的方言保存保護總不能讓美國人來替我們做吧。
  推廣普通話是上了國家憲法的,幾十年來,我國推廣普通話工作成績斐然。尤其是改革開放以來,隨著人們交流範圍和交流頻次的擴大,很多人不說普通話就寸步難行,被動之中,普通話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。
  然而在推廣普通話的過程中,由於對方言保護的忽視,導致很多方言有失傳的危險,尤其是上海、杭州、蘇州等吳方言區的很多小孩子已經不會說或不願說當地方言。
  語言,不僅是人們的交流工具,更是文化的載體。各地方言傳承的不僅是趙麗宏說的鄉音鄉愁,而且承載著一個地區的文化基因,承載著當地的歷史。很多方言語彙是無法用普通話表達的,千姿百態的地方戲曲恰恰就植根於方言。用普通話或吳方言去唱河南梆子必然荒腔走板。
  兩位熱心中國文化的美國人辦中國方言保存網站,已經存有300多段各地方言的音頻資料,但這和方言的存量相比,恐怕不及十一。而且他們保存的還只是漢民族方言,更多少數民族語言尚未收集。他們自掏腰包,資金捉襟見肘,網站難以為繼。這般窘境理應引起國人的高度關註。
  目前,國家語委的註意力主要集中在推廣普通話和語言文字規範化、信息化上,建議給國家語委或文化部增加方言保護職能,主管全國的方言保護,協調好推廣普通話和方言保護的關係,使二者並行不悖。
  兩位熱心的美國人感動了很多中國人,也讓我們汗顏。中國人就應該有錢的出錢,有力的出力,幫助他們把這個“鄉音苑”辦下去。當然,幾大門戶網站,也應履行好社會責任,可以考慮和“鄉音苑”合作,也可以自開頻道,借鑒“鄉音苑”的經驗,為保護好方言做出自己的貢獻。
  還是那句話:咱們博大精深的中國方言總不能讓外國人替咱們保護吧。
  文/江錫鈺  (原標題:倆老外辦“鄉音苑”讓我們汗顏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ayfnljgcb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