此次被運送的志願軍烈士遺骸共計437具。韓方共派出22輛專車負責運送志願軍烈士遺骸,一位韓國軍人負責一個棺木。
  晨報訊 何文俊,82歲,曾是中國人民志願軍裝甲兵司令部通信兵。昨天上午,晨報記者在上海探訪老先生,談及在韓國的志願軍遺骸歸國時,他沉默片刻,說了一句話:“60年了,終於回來了。”
  今天,韓國將在仁川機場舉行遺骸移交儀式,向中國歸還在抗美援朝戰爭時期犧牲的437名志願軍烈士遺骸。這些遺骸將被運返沈陽,在舉行紀念活動後,安葬於沈陽抗美援朝烈士陵園。4名志願軍老戰士昨日身穿軍裝赴韓,將守靈陪戰友度過在韓最後一夜。
  挖掘地當時戰爭最激烈
  此次移交的遺骸,是在韓國江原道橫城、鐵原、洪川地區以及京畿道漣川、加平等地發掘的,這些地方在戰爭期間的戰鬥最為激烈。何文俊認為,安葬在“三八線”以南的志願軍烈士遺體,應包括在1950年冬至1951年6月期間三次戰役中犧牲的志願軍,還有1953年7月金城戰役中突破敵防線並向縱深推進時犧牲的戰士。
  何文俊在朝鮮,參加過上甘嶺和金城戰役兩次著名戰役。“特別是金城戰役,是朝鮮戰爭的最後一次大仗。我們都知道,打到哪裡,停戰線就會划到哪裡,所以打得狠,損失也很慘重。”
  從2012年開始,何文俊和幾位老戰友開始尋找上海的志願軍老兵,最多時聯繫上了3200多人。根據何文俊的資料收集,抗美援朝期間中國志願軍共犧牲18.3萬人,除少數戰鬥英雄和團級以上幹部的遺體被運回國內,安葬在沈陽、丹東等烈士陵園之外,大部分志願軍遺骸就地安葬在朝鮮,少部分安葬在韓國。長眠異國他鄉,家屬無處寄哀思,這也是許多人心中永遠的遺憾。“我無法去沈陽迎接戰友們回家,就在這裡,寄托我的思念吧。”
  兩國高層推動遺骸回國
  此次韓國歸還中國志願軍遺骸,最早是由韓國總統樸槿惠於2013年6月底訪華期間提議的。今年3月23日,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荷蘭會見樸槿惠時,還專門就此表達感謝。
  2013年12月初,兩國就歸還安葬於韓國坡州市“朝鮮軍人、中國軍人墓地”的中國軍人遺骸一事達成協議。12月20日上午,遺骸發掘工作正式開始。據韓國媒體報道,韓國方面投入大量技術、發掘人員,歷經3個月,對發掘出土的遺骸進行反覆多次的清洗和自然乾燥,並將遺骸、遺物和鑒定記錄通過編號一一對應。今年3月17日,韓國在坡州市舉行了隆重的儀式,將437具中國人民志願軍烈士遺骸裝殮入棺。每一具遺骸都用韓國傳統紙張韓紙和棉花包裹,放置在由中國提供的棺木中,鋼筆、印章、水壺、衣物等烈士遺物被單獨包裝,與遺骸一同返回祖國。
  發現新遺骸將定期歸還
  這是韓國首次直接向中國移交志願軍烈士的遺骸。在1998年之前,在韓的中國志願軍遺骸歸國,都是通過朝鮮移交。韓國國防部還決定,今後在發掘韓國戰爭陣亡者遺骸的過程中,如果發現新的中國軍人遺骸,將按照與此次相同的程序,每年定期歸還中方。
  志願軍後代赴沈陽接靈
  在得知韓國將歸還中國志願軍遺骸的消息後,部分在西安、成都的志願軍後代近日抵達沈陽迎靈。從西安趕到沈陽的志願軍後代康明,一下火車就趕往沈陽烈士陵園。他的父親在朝鮮犧牲後,就地安葬,康明說他一直都在盼望父親回歸故土。
  去年8月,康明和其他志願軍烈士、軍人後代曾到韓國坡州中國軍人墓地祭掃。他認為父親很可能就埋在那裡,因為一些無名墓碑上寫的遺骨遷移地,和他父親犧牲地的地名一致。
  無名遺骸難做DNA鑒定
  那麼,是否可能通過DNA鑒定來確認每一具遺骸的身份,以便親屬認領呢?對此,中國民政部官員此前向媒體表示希望非常微小,因為此次運送回來的遺骸只有400多具,而志願軍家屬和後人少說也有上百萬人,不太可能從這裡找到他們的親人。
  中國刑警學院一位法醫認為,如果遺骸中還含有毛髮甚至肌肉組織,可以進行DNA鑒定,但這種可能性非常小。而利用軟肋骨或牙齒進行鑒定會非常複雜,比如要清洗乾凈後磨成粉末。
  [新聞鏈接]
  發掘要查閱戰鬥記錄並化驗土壤
  據環球時報報道
  一排排墓碑整齊地朝向北方,所有碑文的姓名處都鐫刻著“無名人”。這就是位於韓國首爾北部的京畿道坡州市 “朝鮮和中國士兵墓地”。
  2000年,作為朝鮮戰爭爆發50周年紀念活動的一環,朝鮮戰爭遺骸發掘鑒識工作正式開始,最初由韓國陸軍負責。2007年遺骸發掘鑒識團正式組建,主管機構由陸軍改為國防部。遺骸發掘鑒識團現任團長為樸信韓,團長之下有調查科、發掘科、鑒識科、企劃科、支援科等組織,主要負責挖掘地點調研、實地發掘、身份鑒定等工作。
  鑒識團負責人介紹,發掘工作主要由四部分構成。首先通過查閱戰鬥記錄、收集附近村民和老兵的證言縮小發掘範圍;然後通過實地調查尋找戰鬥痕跡、化驗土壤成分;最終確定發掘地點。地點確認後,就需要和當地政府以及土地所有者進行協商獲得許可,將這一地點編入年度發掘計劃。具體發掘由鑒識團發掘科和當地部隊共同完成。發掘出的遺骸和遺物首先根據物品、位置、戰鬥狀況、證言等分辨敵我。韓國軍人遺骸將按照傳統風俗入殮、棺木覆蓋國旗,然後在當地舉行告別儀式。鑒識團負責人表示,在發掘後會根據戰鬥記錄、遺物和老兵證言等綜合分析核對敵我身份,但由於歲月久遠、分辨的線索有時很難尋找,不過鑒識團仍會綜合分析各種證據和專家一起確認。遺骸會被集中供奉在首爾顯忠院內的鑒識團鑒識中心,詳細分析遺骸的種族、年齡、身份、血型等,取遺傳信息和數據庫中的家屬信息進行比對確認身份。
  [在韓志願軍遺骸回國記]
  ●1954年9月,在朝鮮戰爭結束後的一次軍事人員遺體交接中,“聯合國軍”方面向中國送還約1萬具的志願軍遺體,他們都是在抗美援朝戰爭第一線壯烈犧牲的烈士。
  ●1981年至1989年間,韓國通過朝鮮向中國歸還過42具軍人遺骸。
  ●1997年,韓國再次通過朝鮮向中國歸還1具志願軍遺骸,此後朝鮮拒絕了韓方的後續移送要求。
  ●2013年12月,中韓兩國就直接移交志願軍遺骸事宜達成共識。韓方原先計劃歸還425具遺骸,但在精密鑒定過程中又發現12具中國軍人遺骸。
  (原標題:60年了,終於回家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ayfnljgcb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